塑膠在一定溫度與壓力下填充型腔的能力稱為流動性。這是模具設計時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工藝參數。流動性大易造成溢料過多,填充型腔不密實,塑件組織疏鬆,樹脂、填料分頭聚積,易粘模、脫模及清理困難,硬化過早等弊病。但流動性小則填充不足,不易成形,成形壓力大。所以選用塑膠的流動性必須與塑件要求、成形工藝及成形條件相適應。模具設計時應根據流動性能來考慮澆注系統、分型面及進料方向等等。熱固性塑膠流動性通常以拉西格流動性(以毫米計)來表示。數值大則流動性好,每一品種的塑膠通常分三個不同等級的流動性,以供不同塑件及成形工藝選用。一般塑件面積大、嵌件多、型芯及嵌件細弱,有狹窄深槽及薄壁的複雜形狀對填充不利時,應採用流動性較好的塑膠。擠塑成形時應選用拉西格流動性150毫米以上的塑膠,注射成形時應用拉西格流動性200毫米以上的塑膠。為了保證每批塑膠都有相同的流動性,在實際中常用並批方法來調節,即將同一品種而流動性有差異的塑膠加以配用,使各批塑膠流動性互相補償,以保證塑件質量。常用塑膠的拉西格流動性值詳見表1-1,但必須指出塑膠的注動性除了決定於塑膠品種外,在填充型腔時還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使塑膠實際填充型腔的能力發生變化。如粒度細勻(尤其是圓狀粒料),濕度大、含水分及揮發物多,預熱及成形條件適當,模具表面光潔度好,模具結構適當等則都有利於改善流動性。反之,預熱或成形條件不良、模具結構不良流動阻力大或塑膠貯存期過長、超期、貯存溫度高(尤其對氨基塑膠)等則都會導致塑膠填充型腔時實際的流動性能下降而造成填充不良。
|